來源:@經濟觀察報微博
經濟脈搏⠀
經濟觀察網訊 據國新網消息,12月26日,國新辦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第五次全國經濟普查結果有關情況。
國務院第五次全國經濟普查領導小組副組長、國家統計局局長康義:經濟普查是重大的國情國力調查,是全麵了解掌握經濟家底的重要手段。根據《全國經濟普查條例》,經濟普查每五年開展一次,分別在逢3、逢8的年份實施。我們國家已經先後開展了五次全國經濟普查,2023年開展的是第五次全國經濟普查,全麵摸清了2023年我國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的家底。
按照黨中央和國務院決策部署,各地區各部門認真落實《全國經濟普查條例》《國務院關於開展第五次全國經濟普查的通知》要求,統籌謀劃推進、加強協調配合,紮實有序開展第五次全國經濟普查。經過全國210多萬普查人員的共同努力,普查數據采集、審核和匯總評估工作順利完成。普查全麵摸清了我國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家底,反映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新成效。普查結果顯示,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單位數量大幅增加,吸納更多從業人員;企業資產規模不斷壯大,營業收入較快增長,科技創新能力持續提升,勞動生產效率有所提高;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數字經濟發展壯大,區域發展協調性、平衡性不斷增強,五年來我國高質量發展取得明顯成效。
一、普查主要目的和主要工作
第五次全國經濟普查的主要目的是全麵調查我國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的發展規模、布局和效益,摸清各類單位的基本情況,掌握我國國民經濟行業間的經濟聯係,客觀反映推動高質量發展、構建新發展格局、建設現代化經濟體係、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及創新驅動發展、區域協調發展、生態文明建設、高水平對外開放、公共服務體係建設等方麵的新進展。通過普查進一步夯實統計基礎,推進統計現代化改革,為加強和改善宏觀經濟治理、科學製定中長期發展規劃、全麵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科學準確的統計信息支撐。
第五次全國經濟普查是一次重大的國情國力調查,從2022年11月開始,曆時兩年多,順利完成了機構組建、宣傳動員、方案研製、普查試點、人員培訓、普查區劃分、單位清查、現場登記、數據審核驗收、質量抽查、匯總評估等各項工作,現在進入主要數據發布和資料開發應用階段。
二、普查主要特點
一是周密部署實施,高效落實普查工作保障。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第五次全國經濟普查工作。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開展好第五次全國經濟普查。各地區、各有關部門將普查工作納入重要議事日程,加強組織領導、壓實普查責任。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及時組建普查機構,加強統籌協調,細化任務舉措。領導小組辦公室及各成員單位積極主動履職,強化信息共享,提供多方保障,為普查的順利實施奠定堅實基礎。
二是強化頂層設計,嚴格執行普查的流程規範。經過普查專項試點和綜合試點檢驗,製定印發《第五次全國經濟普查方案》,各地區、各相關部門配套製定實施辦法。組織各地選優配強普查隊伍,對全國210多萬普查員和普查指導員開展多層級化、係統化業務培訓,規範有序實施單位清查、現場登記調查和個體經營戶抽樣調查。金融、鐵路等部門和單位及有關方麵認真組織開展本係統的普查工作。全麵加強普查數據質量控製,堅持邊普查、邊審核、邊檢查,確保普查源頭數據真實可靠。
三是提高普查質效,同步開展投入產出調查。為促進經濟總量數據與結構數據銜接,此次普查統籌開展投入產出調查,兼顧調查內容和方法差異,以“統分結合”方式有效整合業務環節。對全國近8萬個投入產出調查單位,首次建立統一的電子統計台賬,提前組織整理調查數據,有效減輕填報難度。加強投入產出調查數據與普查數據對比檢查,著力提高數據的協調性和匹配性。
四是創新普查手段,提升普查工作效率。進一步強化部門數據共享應用,有效整合編製、民政、稅務、市場監管等部門的行政記錄,為開展單位清查和普查登記提供數據基礎。深化現代信息技術應用,創新開發統一采集模式的普查數據采集處理係統,采取網上填報與手持電子終端現場采集數據相結合的方式開展普查,支持普查對象通過網絡自主報送普查數據,普查工作質效全麵提升。
五是防治普查造假,堅決守牢數據質量生命線。堅持依法普查、科學普查、為民普查,強化全流程數據質量管理,全麵防治統計造假,確保統計數據真實。廣泛開展宣傳動員,舉辦各類科普性強、參與度高的宣傳活動,積極爭取普查對象的理解和支持,營造普查良好的氛圍。嚴肅查處涉及普查的違法違紀行為,及時糾正各類普查不規範現象,確保普查源頭數據質量。
第五次全國經濟普查事後質量抽查結果表明,普查數據填報的綜合差錯率為4.7‰,普查數據質量符合控製標準。
編輯:劉睿
手机:18900000000 电话:010-12340000
邮件:123456@xx.com